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艺术 > 正文

晶晶的英语单词(晶晶的英文是什么)

qiaoqingyi 发布:2023-11-21 17:40 11442


  一位爸爸向网友们请教,他家女儿今年5岁多,已经有较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想法,但是做事全凭好玩、有趣,否则就提不起劲做 ...

  很多家长在孩子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和学习的过程中都曾遇到过。诚然,兴趣与努力之间存在矛盾,孩子没有习得技能,难以产生兴趣;越难产生兴趣,就越不愿意练习。

  这里,我想给大家推荐的一些简单的方法:

  1、把练习过程游戏化

  孩子抱怨游泳练习憋气很枯燥,如果能游戏化就有意思多了,比如跟小伙伴/家长一起比赛谁能够憋的时间长,再比如像,在浅的泳池里面丢一个会下沉的彩色物品(比如塑料积木),让他憋气去捡起等等…

  2、内容难度适中,增加趣味性

  内容的难度应符合孩子的程度,任务应比孩子现有程度稍难一点,孩子跨越了有成就感,看得到自己的进步,这点极为重要。 不管游泳、钢琴还是其它都是如此。

  内容与趣味性结合。 例如孩子刚学琴时如果反复矫正孩子的手势,孩子容易烦躁。这时候如果用动物形象来引导:

  妈妈翻找了不少钢琴教学图书,找到一张教孩子弹琴手势的,上面画着小黑猫,“你看,手弓着,像小黑猫要跳起来的样子”,“跳起来,落下来很放松,又准备起跳”,小鸿被画面吸引了,模仿小猫弓着背“跳”了好多次,再到黑白琴键上跳。“把这个弓背的小猫图像贴在旁边好吗?,看到它我就记得了”。不久后他慢慢习惯了用新的手势,虽然偶尔也还会出现旧动作。

  再举一个例子:怎么让孩子识别 n 和 m 的不同?怎么让孩子愿意抄写n字母?显然这并不是有趣的活动。下面这页练习是在加拿大上学的5岁华人男孩雄雄的作业。作业让孩子找出下面的 n (调皮 - Naughty、尼克 - Nick、榛树 - Nut tree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都是n),并把它们涂成绿色。

  作业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性,孩子就爱做功课啦。

内容前后呼应,也就是事先有铺垫,孩子会更容易感兴趣。例如平时先让孩子听熟了“一闪一闪亮晶晶” (twinkle,twinkle,little star),到学这首曲时弹琴更有动机,学会后也更有成就感。

内容尽可能丰富。丰富的重要性被家长们低估了。

  以阅读英语绘本为例,丰富性既包括绘本主题的丰富,既有故事类的、也有科普类的;也包括回应方式的丰富:给孩子讲故事、让孩子给书添加插图,扮演角色、做手工、唱歌、扮演偶剧等。鼓励孩子积极主动的表达,在表达和输出里加深了孩子的理解,增进了语言的运用能力。

  3、鼓励孩子和小伙伴合作

  和小伙伴一起学游泳,和小伙伴一起学琴,有些简单的合作/协作、游戏,就有趣多了。

  我曾经问过一位学生,为什么她能从小一直坚持练琴还颇感乐趣。她说老师常组织学不同乐器的小伙伴合作排练一些曲子,从开始的磕磕绊绊,到后来演奏时乐器间的衔接和相互应和,直到流畅的团体演奏,大家都能体会到团体和自己一块成长的快乐。因此很乐意一起排练和演奏,弹琴中也能感受到乐趣。

  4、给孩子选择权

  在可能的情况下,增加孩子的可选择权,时间、地点、曲目(运动)、和谁一起,孩子的自发性越高,越容易有兴趣。孩子能够稍作改编或自发表达当然更好。

  有一次到弹琴时间了,小鸿在柜子里发现了好久没玩的大象妈妈和小象玩偶,说:“我现在想和他们玩一下,还不想弹琴呢。”

  妈妈说:“他们从来都没听过你弹琴,你给他们安排一下座位好不好,让他们看着你弹。”

  小鸿让大象母子玩偶趴在钢琴上看。妈妈说,今天要弹《两只小黑鸟》(two little black birds),我们可以把曲子改编一下,把小黑鸟改成大象 ,既然歌曲中还提到小黑鸟的名字(叫 Jack和Gill),那我们也要给两只大象取名字,妈妈叫Daisy 宝宝叫Ben好吗?小鸿强烈反对,他说妈妈叫Coco,宝宝叫Apple,于是小鸿很开心自弹自唱来了五六遍。

  以上2、3、4系科恩提出的三C原则 - content, cooperation, choice5、全局性学习先给孩子一个全局性的图像,再让孩子练习某个动作较好(比如乒乓球中的接发球)。孩子能体会动作的重要性后,更理解练习的意义。我看过有教练为了追求所谓的专业性,让一个5岁多女孩反复练不知其所以的接发球,近一个小时只练一个动作。孩子的动作机械,表情麻木。难道教练的目标要把孩子培养邓亚萍吗?怕是还没到那个程度,孩子已经厌恶这项运动了。

  6、情感认同孩子如果喜欢老师,可能会喜欢老师教的项目或学科。喜欢哪个电视、电影、动漫里的偶像了,可能也会爱屋及乌喜欢上相关的运动,或者主角已经和运动合二为一了。日本动画片《网球王子》《棋魂》就让很多青少年喜欢上了网球和围棋。

  7、给孩子讲个故事吧

  很多家长告诉我,给孩子讲道理,大多数时候无效。道理听多了,像手上长了茧一样,父母怎么唠叨慢慢都没感觉了。怎样帮助这样的孩子呢?有效的方法之一——也许可以给他讲个故事。

晶晶的英语单词(晶晶的英文是什么)

  首先选择适合的故事,故事和孩子的行为越贴近越好。一位家长听了我的讲座后,她针对孩子弹钢琴不主动,想把部分曲子拖到明天再弹,做事比较拖拉的情况,编了两个故事 -《长颈鹿盖房子》和《神奇的种子》,讲给孩子听。

  有一天早上,我让孩子弹钢琴,他说累曲子太多了,不想弹全部要练习的曲子(经常这样)。我让他自己决定要弹几首,其他的下午和晚上再弹。中午午睡的时候,我就和他躺在床上讲故事《长颈鹿盖房子》,他听得很认真,第二天还要再听一次。大约过了几天,我的孩子现在可以一次就把要练习的曲子主动弹完,不会一直想着要拖到晚上或者明天再弹了,我不知道是不是故事的力量让他发生了改变,但他真的变了。这两个故事我都加了歌谣,并在故事中重复出现,让故事充满重复和韵律感。

  为什么故事比批评教育有效?因为直接批评,会让孩子下意识就想否认(“不是我干的”、防御(“今天我累了,先不想谈这事行吗?”)、应付敷衍(“我只是和他们玩玩,不是故意的”)或找理由推脱责任(“是他们不和我玩,我才碰他们的”)。而故事不但有趣,而且是说第三方,不是孩子本人。这让孩子减少了防御,同时又通过形象、简洁的隐喻来促进孩子领悟。

 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,欢迎关注乐贝通公众号。老师园长请关注"幼教园长联盟”LBT-TYCZ 家长请关注“童忆成长”lbttycz

版权说明:如非注明,本站文章均为 邯郸市兰霖科技有限公司 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;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quwujie.com/post/110768.html


分享到

温馨提示

下载成功了么?或者链接失效了?

联系我们反馈

立即下载